从这里开始为正文。
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景点和革命遗迹,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和责任感。这种体验可以激发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念。
爱国之旅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和心灵洗礼,弘扬民族精神和文化,学习和传承红色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丰富个人阅历和提升综合素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经过多次调整。1982年12月,原武警北京总队第六支队十一中队五班进驻天安门,担负天安门广场升降和守卫国旗任务。我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多年来,武警国旗护卫队用挺拔的军姿、威武的气势,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向世界展示着国家和军队的形象。2018年1月1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看到,解放军仪仗队、军乐团以“亮相即精彩、出场即震撼”的标准,高质量完成调整后的第一次任务,充分展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风貌
中国历史上第一面代表国家的旗帜是在19世纪晚期清朝诞生的。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迫打开国门,因为与列强的交流日益繁多,在签订完合约后其他国家在仪式上升起了代表他们的旗帜而清朝却没有,因此李鸿章和清朝统治者慈禧商量国旗事宜,经过多方筛选,选择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神兽龙作为象征,黄龙旗就这样成为了清朝的国旗。清朝灭亡后黄龙旗也就随之被废弃掉了,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国家确立了新的国旗,通过广泛的向社会各阶层征集国旗的图案和颜色,经过多轮筛选选择了浙江瑞安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象征着人民团结奋斗光明的精神。
国旗是中华民族血与泪历史的沉淀,旗杆28.3米的寓意更加值得人们深思。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花了28年三个月,站起来不是终点,强起来富起来才是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我国目前正在向着强起来的道路,一路高歌猛进,任何外国势力都无法阻挡我国的进步,中国人民终将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升旗了!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阳光给鲜艳的国旗镀上了一层金边,对面的人群中有无数个闪光灯不断地闪烁着。国旗已经快升到旗杆的最顶上了,心情也越来越激动。终于,那面耀眼的五星红旗停在了旗杆的最顶端,它的光芒仿佛盖过了那边冉冉升起的太阳。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自然是无比激动、自豪的。
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南面,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中山公园原为辽、金时的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宫殿时,按照“左祖右社”的制度,改建为社稷坛。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园内拜殿(今中山堂)停放灵柩,举行公祭。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1928年改名为中山公园。1988年,中山公园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中山公园东侧的来今雨轩始建于1915年,为砖木结构的中西结合式样建筑。是当时政界人士、社会名流、文人墨客、社会贤达等品茗、社交、集会之地。
来今雨轩这一名字取自杜甫诗作《秋述》小序中的“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一句,寓意新老朋友欢聚一堂。据《“来今雨轩”的三块匾额》一文记录,其匾额最初是由曾任民国总统的徐世昌题写的。1966年,这一匾额被摘下做了厨房面板。1971年重新装修油饰后,据说是受周恩来总理之托,有“中国第一书法家”之称的郭风惠题写了“来今雨轩”四字。
作为北京最早的一座大型公园,中山公园具有首创的意义。这座由古代坛庙改建而成的历史名园如同涅槃而生的凤凰,一方面在保护古迹的基础上继承古典造园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中山公园作为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园,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公园内有各种历史遗迹和纪念馆,如中山纪念堂,它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立的,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革命历史,还传承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
地处北京城中轴线中心位置,看看她的周边您就感到她的尊贵地位,与故宫仅仅是一道红墙的分别,在公园东望,巍峨的天安门城楼就在她的东南角挺拔傲立,她的南门面对就是著名的长安街,她目睹了多少共和国盛大弘宏的场景。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毛主席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革命领袖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堂内一层有北大厅、瞻仰厅、南大厅。二层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和电影厅。这些厅室是人们举行纪念活动,瞻仰缅怀、参观学习领袖思想与业绩,感悟他们人生风采和人格魅力的重要场所。
毛主席纪念堂位置选址时有多个方案。一是建在天安门前。但金水桥以北地方很小,建在此不仅影响天安门的雄伟,而且会造成天安门前交通堵塞。二是建在天安门北面端门的位置上,这就要拆掉端门,会破坏完整的故宫建筑群。三是景山方案,专家提出会破坏景山的景观且不利游人参观。四是建在香山,这里居高临下,可以遥望北京全城;主要的问题是距离北京较远,交通不便,虽大多专家主张此方案但未能实现。五是建在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可以作纪念堂的序幕,碑南原有松林保留,这样前有纪念碑,后有松林做院,形成一个完整的纪念环。偏南一些,纪念堂和纪念碑保持相等的距离,各成一组建筑,这样,南北有纪念堂与天安门遥相对望,广场中心是纪念碑,东西又有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相称,形成一个完整的广场建筑群。最后权衡各种条件,党中央选择了第五种方案。
毛主席纪念堂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阵地。设立在纪念堂内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室,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庄重的陈列,生动地再现了这六位伟大革命家所走过的革命历程,反映了他们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在参观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它让我们知道伟人的事迹,也让我们知道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永远不要停留。
1956年,我国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在各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高威信,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能直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从此便酝酿在北京建设一个大型的礼堂,以供党中央开会使用。1958年8月,决定实现这个梦想。中共中央作出指示,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中央设想在北京建一批包括万人大礼堂在内的国庆重大建筑工程,这些重大建筑必须在1959年国庆节时投入使用。这些工程还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1959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同志来到建筑工地视察,将这座建筑命名为“人民大会堂”。从此,人民大会堂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正如毛泽东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了造福于人民的议政大厅。
当初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厅休息时,详细询问了工程的概况和施工的情况。当万里汇报到这个工程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大,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而故宫却用了10年才初步建成时,毛泽东风趣地说:你是万里哟,你日行万里,施工进度快,好嘛!万里谦虚地说:这是两万多名职工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的结果。毛泽东感慨地说:这些同志不为名,不为利,这样努力工作,应该给他们立个纪念碑。不过,人数太多喽,碑上也写不下那么多人的名字呀。我们应该提倡这种不为名、不为利的共产主义精神。万里接着说:这个工程至今没有命名。周总理曾讲过,到时候要请毛主席命名。我看,就叫“人民大会堂”吧,因为它是属于人民的!毛泽东又回到了宴会厅的前边,走下楼梯,从北门离开了人民大会堂工地。从此,这座雄伟的建筑有了自己的名字——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见证了新中国的成长,也见证了中国逐步走向强盛。人民大会堂,也是国内外建筑的奇迹,它代表的,正是中国人的不屈不挠,勇于接受挑战,不惧困难的精神。
这个能容万人的大礼堂,真是庄严肃穆,气象万千!礼堂的照明,是屋顶的最华丽的灯光。当中一朵朝向太阳的大葵花,葵花中心是一颗光芒四射的大红星,象征着亿万人民的心,朝向我们亲爱的党。葵花的外面,是三环波浪形的灯圈,圈内圈外布满了繁星似的五百盏灿烂的灯光。人民大会堂,无论是它的整体部分还是它的各个部门,都引起人们一种壮美之感,而且这种壮美的感受还是历久犹新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和世界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竣工,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对外开放。
国博“愚公移山”浮雕,以徐悲鸿客居印度时所作的国画《愚公移山》为原本,由雕塑家曾成钢主持创作,长36米,高12米,面积略大于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徐悲鸿在《我在印度》中记述:“大腹便便的炊事员拉甲枯马尔啼亚很荣幸地成为主要模特儿之一,高兴、认真、随叫随到。因是巨幅创作,历时足足一个月。” 也有人问起为何要在中国历史题材中加入印度人形象,徐悲鸿说:“虽是印度人,但都是勤劳的劳动者,形象不同于中国人,意义却是一样的”。
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机时刻,徐悲鸿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毛笔画就顶天立地之人体,自信坚定,气势磅礴,整幅画面凝聚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着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愚公移山中的“移山”,既是古代典籍中的“移山神话”,又是抗战期间各民族团结实现的“移山壮举”。以此作为国博中央厅的背景墙,恰如其分。
国博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选择愚公移山主题放在其最重要大厅的最醒目位置,其寓意不言而喻。在这座恢宏的历史殿堂里,浓缩着5000多年中华文明演进之路,更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国博每年吸引近千万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国家博物馆之一。
曾经破败凋敝的中国,如今被人民建设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发、气象万千的中国,不断创造着“中国速度”“中国奇迹”和“中国震撼”,可深刻体会到愚公移山精神历久弥新、不断绽放出时代光芒。
北京音乐厅是我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地处长安街核心区,是政治、文化及商业汇集的中心地段。作为拥有国家品牌的标志性建筑,北京音乐厅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老一辈著名指挥大师李德伦、严良堃的亲自主持下,北京音乐厅于上世纪80年代在原址破土重建。2004年,经再一次重新整修,于当年12月31日正式复业。
每逢维也纳新年音乐盛宴,施特劳斯的优美旋律总是回响在耳畔。或许你会误以为这是某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然而并非如此。施特劳斯,其实是一个凝聚了两代音乐天才的家族。出身于底层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恰逢其时。学会拉小提琴和中提琴后,他就经常在本地的多姆耶咖啡馆里和乐队一起演奏自己创作的华尔兹和乡村舞曲。在他的努力下,圆舞曲(华尔兹)从一种四三拍子的乡间舞曲,发展成了一种由五个相互承接的小圆舞曲、一个短小的完结篇和一个激动人心的结尾构成的,具有巨大影响的全新音乐形式。在老约翰施特劳斯之后,哥哥小约翰斯特劳斯和两位弟弟爱德华·施特劳斯和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努力下,成就了维也纳的施特劳斯音乐王朝。而他整个家族支配了19世纪维也纳的轻音乐时代,为历任奥地利帝国和欧洲各国的帝皇公卿创作大量圆舞曲和波尔卡。
多年来,北京音乐厅本着“多元化艺术经营,综合性艺术开发,联手国际国内优秀音乐家,打造有特色的一流音乐厅”的经营理念,在丰富首都群众文化生活和提供国际艺术交流平台等职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走进音乐厅,是一个很好的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和享受音乐的过程,同时也能开阔视野、放松心情、激发创造力等。同时,它是一个社交的好机会。人们可以结识其他对音乐感兴趣的人,分享彼此的音乐爱好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