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里开始为正文。
这条路线可体验北京旅游的新潮流,不仅能了解北京历史悠久的旅游景点,领略每个景点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特色:南锣鼓巷,这是北京最具有老北京风情的胡同之一;后海,这是北京最具有水乡风情的地区之一;钟鼓楼,这是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之一。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城市风光,各种北京小吃让人大饱口福。
通过游览这条路线,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享受旅游带来的愉悦和收获。
南锣鼓巷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呈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长787米,宽8米。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锣锅巷。1750年属镶黄旗,称南锣鼓巷。“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改称辉煌街,后恢复原名。
南锣鼓巷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俯瞰整个街区犹如蜈蚣,又称蜈蚣街。2022年3月,南锣鼓巷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类 第一批)。
“南锣鼓巷”其实和“锣鼓”没什么关系,是因这条南北走向的胡同中间高,两头低,犹如一个驼背的罗锅,所以叫做“锣锅巷”。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在南锣鼓巷中段有一个“水准点”石碑,此碑为民国初立,为北京内城最高点。
南锣鼓巷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景点,它是北京具有老北京风情的胡同之一,这里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胡同风貌,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南锣鼓巷曾是众多历史名人的居住地,如民国军阀冯国璋、段祺瑞、蒋介石等,以及文学大师茅盾、画坛巨匠齐白石等。南锣鼓巷的建筑风格充满了传统京味文化元素,如砖雕、木雕、石雕等,具有极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南锣鼓巷的胡同生活和老北京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体验式旅游方式。
游览南锣鼓巷可以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和传统建筑美学,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观察,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北京历史文化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南锣鼓巷周边有很多北京特色小吃,如炸酱面、豆汁儿、糖葫芦等。在这里可品尝到地道的北京小吃,感受老北京的饮食文化。
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之一,什刹海周边从元代起就是大都城繁华商业区,它在当时是漕运的终点,被称为“北京古海港”,那时沿岸处处是酒楼歌台、商肆作坊。后海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岸上的民居与居民,周边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更为它铺陈着京味和历史的无穷韵味。
说是"海",其实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是旧时皇家独享的一泓清池。沿海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会看到碧瓦红墙。在那些高大庄严的大门外,只能看到院内高大森郁的树木,幽幽的透着神秘。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所以,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建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
后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历史与现代潮流在这里交织,使得后海区域成为必游之地。
后海,可以品尝到北京传统的美食,欣赏美丽的夜景,感受到一座城市的灵魂。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后海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访的地方,能够与北京这座城市产生更深的联系。同时还可以看到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感受早已远去的皇家遗韵。
北京钟鼓楼是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始建于1272年,后在1420年、1539年、1745年皆有重修鼓楼记载。
钟鼓楼是北京中轴线的组成部分,包含北京鼓楼、北京钟楼两幢古建筑。北京鼓楼呈大红色,共有二层,通高46.7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上覆灰筒瓦绿琉璃剪边,为重檐三滴水木结构楼阁建筑,内遗存有25面大更鼓。钟楼为灰色砖石建筑,共有二层,通高47.9米,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重檐歇山顶,内遗存有八角形木框钟架和铜钟等文物 。
1996年11月20日,北京鼓楼、钟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0年庚子之变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钟鼓楼中的鼓楼,就曾经遭遇劫难。
八国联军中的日军,窜登鼓楼,这些残暴野蛮的日寇,竟然用刺刀在大更鼓上划了一尺多长的大口子,让报时的大鼓,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为了铭记这段国耻,1924年,冯玉祥的部下、时任京兆尹的薛笃弼,曾将鼓楼更名为“明耻楼”。
北京钟鼓楼是一座古老的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钟鼓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报时、召集人群、庆祝节日等场合的重要工具。钟鼓楼则是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代表着城市的地位和形象。北京钟鼓楼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代表着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游览北京钟鼓楼可以让人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